![]() 专业优势: (1)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注重探索实践人才培养新模式,重视课程设置上的应用性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根本,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学科竞赛”联合建设开发课程,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基于“1+X+N”、“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应用型特色课程体系。 (2)过硬的教学质量 全球首个互联网业务感知和内容识别的国际标准制定者——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在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强大技术优势为本专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武汉烽火科技集团、达内、千锋、粤嵌、软帝、源码时代等建立深入的校企合作,师资、就业有保障。多个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教科研项目支撑,保证教学质量在省内同类高校处于先进水平。 (3)优越的实践条件 本专业除了一般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室,还有国家级实习实训基地——烽火科技集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多个高端实验室,不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计算机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将访企拓岗活动纳入学院常规工作中,每年由书记、院长亲自带领骨干教师和学生进入企业访问、交流和学习。积极为企业推荐优秀学生。 (4)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极强,在挑战杯、“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物联网设计竞赛等纳入国家排行榜的学科竞赛中获得佳绩。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与网络工程(物联网方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知识及应用方法,具有网络开发能力以及物联网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具有较高工程素养、工程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计算机网络、物联网及其应用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 核心课程:信息通信技术概论、程序设计语言I(C)、程序设计语言Ⅱ(Python)、程序设计语言Ⅲ(Java)、数字逻辑、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Linux系统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等。 就业优势:毕业生可在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建筑、智能农业、智能医疗、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从事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测试和数据库系统维护、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设备维护、运营服务,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应用等相关工作。经过培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深受社会与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0%。许多学生在上海安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光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盛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软通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就业,社会声誉良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