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人才培养 > 教学研究 >

共探数智化时代教育新路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参加AI赋能计算机人工教育研讨会

时间:2025-06-12 17:01来源: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点击:
     (通讯员:刘伟 陈希)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教育深度融合,6月7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希及骨干教师一行参加 “2025年数智化时代 AI 赋能计算机教育研讨会”。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高校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 AI 赋能下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展开深度研讨。
       会议开幕式上,举办方桂林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从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展开主题,提出高校需以 “AI + 教育” 融合为抓手,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范式,明确指出“人工智能 + 高等教育” 教育部政策的推进,为计算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通过数智技术赋能,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型。
        哈尔滨工业大学战德臣教授以 “数智化时代核心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创新” 为题作主旨报告,系统阐述了基于知识图谱的教学设计方法与慕课实践经验,提出 “KT-SQEP 知识图谱 + CSJ-PT 能力图谱” 双驱动的课程改革路径,为我院核心课程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理论参考。
       北京林业大学李冬梅教授分享的 “数据结构课程智慧化转型” 案例,通过算法智能学习平台实现“理论可视化、学习个性化”,其“AI + 教学”的实践模式引发我院教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改革的思考。
       华中科技大学谭志虎教授等介绍了基于开源平台 Logisim 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创新,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突破硬件实验瓶颈;提出“智能技术重构教学全流程”方案,以 AI 工具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实践不足问题。在 AI 通识教育与跨学科融合板块,湖南大学罗娟教授以大模型驱动“计算与人工智能概论”课程改革,展示了生成式 AI 在个性化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郭炜教授分享的“人工智能与 Python 程序设计”通识教学经验,为我院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范例。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我院教师带来了 AI 教育应用的前沿视角,理解了AI 赋能制造业、公共安全等领域转型升级切入,揭示了 AI 技术从辅助工具向核心驱动力的跃升路径,为我院 “AI + 行业” 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实践借鉴,搭建了与国内顶尖高校同行交流的桥梁。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 AI 赋能推动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区域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输送更多优质应用型人才。(审稿人:徐章)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版权所有 ©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2020 All Right Reserved.
单位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虎泉街366号   电话:027--87194539  
电子邮箱:   网站永久域名:http://jsj.witpt.edu.cn